當前位置:

高新波:青年教師要做“有準備的人”


青年教師要做“有準備的人”
——訪2011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高新波教授


      對于有志瞄準“杰青”的青年教師,大家首先要堅定信念,其次要有五年甚至十年磨一劍的勇氣,既要埋頭苦干巧干,也要積極擴大影響;既要注重指標體系,也要打造標志性成果;既要憑借個人奮斗,也要借助團隊力量。
     記者:首先祝賀您獲得2011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能否簡要談談您這次申報“杰青”的經歷和體會?
     高新波:謝謝!本次能夠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非常高興,一方面對學校多年來的培養終于能有所交待,另一方面也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回想一下“杰青”的申報過程充滿著種種的感動,我深深地體會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首先,本次獲得資助是基于通信評審專家、會議評審專家以及現場評審專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我們學校的認可。沒有學校的知名度,很難有個人的影響力;沒有學校的鼓勵與支持,很難有堅持不懈做下去的信心和決心。其次,我的合作伙伴和研究團隊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多少次挑燈夜戰,多少次攻堅克難,多少次失敗和失望,才換來一項項的研究成果。而這些成果是我能獲得資助的前提與基礎,從這個角度上說“杰青”不屬于個人,而是屬于團隊。再者,在申報“杰青”的過程中,無論是申請書的撰寫還是答辯提綱的準備,無不凝聚著集體智慧的結晶。從學校領導到人事處和學院領導都給予了悉心指導和無私的幫助,人事處組織專家評審會收集建議和意見,學術委員會專門開會進行具體指導,很多師長朋友還專門打電話討論修改方案。因此,整個申報過程雖然困難重重,但處處充滿著感動。
     對于本次獲得“杰青”資助,我的體會是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充分依靠團隊、充分依靠學校、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才能完成一份令人滿意的申請書和具有競爭力的答辯提綱。因此,在這里我要感謝所有為我提供指導和幫助的領導、師長、同事、朋友和我的學生,沒有你們的無私幫助,就不可能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謝謝你們!
     記者:學校近年來在“杰青”申報等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屢獲突破,給予全校師生很大的鼓舞,特別是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也瞄準了“杰青”。您對他們有何建議?
     高新波:確實如你所說,學校近年來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取得突破。一方面,這是學校真抓實干和不懈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我校教師努力拼搏和銳意進取的結果。這些成果的取得為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堅定了信念。
     我校楊銀堂教授、李建東教授和廖桂生教授成功獲得“杰青”資助后,讓全體青年教師看到了目標和希望,大家堅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完全有能力培養出“杰青”的,只要踏實做學問、努力出成果,“杰青”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因此,對于有志瞄準“杰青”的青年教師,大家首先要堅定信念,其次要有五年甚至十年磨一劍的勇氣,既要埋頭苦干巧干,也要積極擴大影響;既要注重指標體系,也要打造標志性成果;既要憑借個人奮斗,也要借助團隊力量。要相信學校在外界的影響力,只要能夠取得好的成果就一定不會被埋沒。
     記者:能否結合您的經歷和工作談談青年教師該如何很好地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機遇和創造的各種條件,利用好國內國外各種資源,促進自身發展?
     高新波:學校每天充滿著機遇和機會,關鍵是機遇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因此,青年教師一定要做一個有準備的人。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
     以國際合作與交流為例,現在校園里幾乎每天都會有國外的專家學者來訪問和講學,一方面我們要學會選擇,選擇你認為對你有幫助的講座去參加;另一方面還要有所準備,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去跟國外的同行學者深入探討,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去聽講。如果你有思想、有見地,同時又有熱情,我相信國外的學者會愿意與你保持聯系,并逐步會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通過跟他們的合作,我們可以了解很多國際規則,逐步熟悉國際學術組織和學術會議的運行規律,并積極參與其中,這樣就會具備國際視野。一個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會逐步成長為國際化的學術人才。
     再比如,人事處目前有多個支持青年教師出國留學深造的項目,一方面大家要了解每個項目的要求和條件,另一方面要積極做好準備。在出國留學的時候也一定要主動留學而不是被動留學,想要充分利用留學機會提高自己,就必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國外哪個學術組織或研究團隊是你的最佳留學目的地,而你又有什么優勢使自己能夠獲得團隊的邀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跨文化的溝通和交流能力,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的能力,以及堅持不懈的意志和信念。這些人文素質和基本技能都是我們青年人需要具備的。
     記者:能否結合您的工作談談高層次人才如何立足自身崗位,利用好優勢平臺和資源帶動學科發展,為學校做出更大的貢獻?
     高新波:學校近年來高層次人才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接下來的任務是如何發揮這些高層次人才的作用來帶動整個學校的發展。因此,我認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如何幫助這些高層次人才樹立大目標、組建大團隊、構筑大平臺,使他們想做大事、能做大事、做成大事。在做更大事情的過程中鍛煉隊伍、培養新人。
     一般說來,高層次的人才已經養成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工作習慣,可以說到了“無須揚鞭自奮蹄”的境界。因此,可以放寬對他們個人指標體系的考核,讓他們放手做一些有更高顯示度的成果。同時,他們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團隊建設、基地建設和學科建設,這是一個更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這些工作搞上去了,整個學校的工作才能邁向一個新高度。
     對于高層次人才應該及時調整目標和方向,把個人的發展與團隊建設、學科建設相關聯,把個人的發展與學校事業的發展相關聯,使自己的進步為學校的發展壯大添磚加瓦,另一方面使學校的發展為個人成長創造條件,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助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學校和高層次人才之間發展的良性互動,形成學校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
受訪人小傳:


     高新波,1972年8月生,1999年獲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我校“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學科校內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影像處理系統(VIPS)實驗室主任,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2011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來源:西電科大報 2012年1月14日 第五版

來源:http://news.xidian.edu.cn/view-32058.html